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 群文动态   >>   通知公告   
【免费培训】非遗项目汉调二黄、小场子、采莲船免费公益培训班招生通知
点击次数:1922次 更新日期:【2019-05-10】

为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,努力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文化需求,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与汉滨区文化馆共同携手,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艺术培训辅导。近期将开设非遗项目汉调二黄、安康小场子、采莲船免费公益培训班,具体内容如下:


一、招生对象

16岁至60岁传统艺术爱好者

二、报名&培训时间

报名时间:5月10日——5月24日

培训时间:5月27日起(周一至周末)


每个培训班额30人开班,报名截止经老师面试后,即成为正式学员

具体上课时间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安排

三、培训内容&授课教师


汉调二黄、安康小场子、安康采莲船基础知识及表演

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优秀非遗传承人亲授

四、培训地点


安康市群众艺术馆(鼓楼街126号)

联系方式:

李老师 0915-3189017


王老师 0915-3210772

五、课程介绍

★ 汉调二黄 ★



汉调二黄起源于古都长安,因梨园法曲的二黄派以黄幡绰为首,最擅长之节目为黄冠体调,故称二黄腔。明末清初以“西秦腔二犯(二黄)”流传各地。清初期盛行于陕西安康、汉中、商洛等地。安康派汉调二黄主要为清乾隆元年(1736)西安乾胜班和乾隆中期西安泰来班直接传播,受汉水流域山歌、民歌、小调的影响,并吸收昆曲、吹腔、高拨子等曲调,糅合本地方言,形成独立的声腔剧种,又称土二黄、山二黄、陕西汉剧。此后全国出现的声腔剧种,包括清末形成的京剧声腔,都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。

汉调二黄角色共分末、净、生、旦、丑、外、小、贴、老、杂十个行当,表演讲究细腻精到,唱腔真假嗓并用,悠扬婉转。生和老旦一般用真声演唱,旦(小旦、正旦、青衣等)用假声演唱,净则使用虎音。其唱腔以西皮、二黄为主。板式有上、下调之分,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、凄凉、愤慨的情绪;下调多表现舒畅、明快、豪放的情绪。伴奏乐队的文场使用胡琴、二胡、月琴、三弦、阮、唢呐、笛子、喇叭等乐器;武场则使用牙板、梆子、暴鼓、尖鼓、锣、铙钹等。汉调二黄脸谱样式众多,其剧目多取材于《东周列国志》《三国演义》《封神演义》及其他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,代表性剧目有《胡笳十八拍》《清风亭》《二度梅》《打龙棚》《梁红玉》等。


学术界认为,京剧源于汉调二黄,汉调二黄具有“活化石”的作用与价值。2003年,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安康市汉滨区“陕西汉剧(汉调二黄)之乡”称号。近年来,安康市及其各县区实施了汉调二黄剧种保护工程,并取得了一定效果。

汉调二黄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★ 安康小场子 ★



安康小场子主要分布在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及周边的大同镇、五里镇、流水镇、大河镇等乡镇、川道河谷地区,流及毗邻的旬阳、汉阴、石泉、紫阳、白河、宁陕六县,是一种最具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舞。安康小场子形成于清乾隆中期,清嘉庆年间(1772—1810)已日趋成熟,道光年间达到鼎盛。

安康小场子形式独特,以三尺见方的桌子为舞台,一旦一丑二人在锣鼓声中登台,和着清脆的锣鼓声载歌载舞。表演程式相对固定,两人边唱边逗边舞,诙谐生动。唱腔以八岔戏唱腔为主,伴奏不动丝弦,以锣鼓配腔。安康小场子多以男女情爱为表现内容,除以民间花鼓词对唱外,也有以唱为主的正戏。在表演风格上,丑角以逗趣为主,动作洒脱。旦角的表演娇柔含蓄、细腻缠绵。安康小场子的代表性剧目有《吴三宝游春》《要嫁妆》《白扇记》《东楼记》等。

安康小场子艺术特征鲜明,与其他民间歌舞比较,有三大亮点,即:八仙桌上跳舞,唱歌演故事绝无仅有;舞蹈组合中的精粹部分“三缠腰”“三见面”“三碰头”等,一套动作向三个不同方向重复表演而丝毫不露痕迹;丑角耍草帽圈似魔似幻,30多种帽花转身即变独此一家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安康小场子空前繁荣,后来,随着社会动荡而一蹶不振。20世纪80年代,安康县第一文化馆(现汉滨文化馆)对小场子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,出版了《民舞集成》。近年来又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工作。民间艺人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活跃于城乡舞台,安康小场子锻造出了不少精品节目,多次在省、市获奖并受到各地观众们的欢迎和喜爱。

安康小场子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
★ 安康采莲船 ★


安康采莲船属道具舞蹈艺术,因船前甲板或后甲板有一盆莲花或牡丹而得名。安康采莲船用竹篾绑扎成精巧别致的鱼形、龙形、凤形及“龙头鱼尾”“龙头凤尾”等形状,头尾呈尖形并上翘。船体中部留有约摸半平方米只能站一人的方(或圆)孔,上方为轿顶似的船篷,上立一只白鹤。船篷四角拱翘,各挂红灯一只,下用绸布围起。

安康采莲船的表演一般为三人以上,坐船姑娘(又称太公娘子)穿红色彩服,束宫发,早先有男扮女装的;艄公老扮,也有少扮,持桨(或篙);摇婆丑扮俊扮皆可,耳垂挂大红辣椒或雷子火炮,手持大蒲扇。在锣鼓伴奏中,艄公接引彩船上场,摇婆打趣,坐船姑娘颠小碎步操动船体颠动不停。彩船表演程式不一,一般先表演“跑场”(即绕场一周打场子),后依次玩“拜四方”“洪水跑滩”(前后跑)、“让水”“上浪”“浪里钻”等,后似被洪水冲进漩涡,左旋右旋就“卧滩”了。安康采莲船艺术地再现了汉江中上游水流湍急、滩险浪大的生活环境。安康采莲船的伴奏乐器有柿饼鼓、墩子鼓、苏钹、苏锣、二五子(小碗宽边钹)、小锣、云锣等。唱腔以安康花鼓小调为主,道白是地道的安康方言。歌舞结合,锣鼓伴奏,表演粗犷,有对唱、一唱众和等多种演唱形式;歌词风趣诙谐,多为教化。


采莲船出自安康,长在汉滨,是汉滨区城乡年节庆典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,也是拜客迎祥的上选。其花鼓、小调、唱词对白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民俗、文学、地域风情研究上具有较高价值。其生动活泼的舞蹈形式和演唱风格为广大群众所喜爱。

安康采莲船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六、报名方式

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“安康群众艺术馆”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名。








· 馆内新闻
· 通知公告
· 群文人精准扶贫
· 艺术展览
版权所有:安康市群众艺术馆
办公地址: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
陕ICP备20220028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