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  >>  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名录   >>   传统戏剧   
平利弦子腔
点击次数:1771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9】


◎申报单位:平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平利县,位于陕、鄂、渝三省市交汇处,亦称 “女娲故里”。多样性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、积淀,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,产生于民间的弦子戏就是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山花。


弦子戏,又名弦子腔,属高腔体系。因主要是以弦胡伴奏,唱腔中又是用喊腔吆号子,故名弦子腔,其表演形式是皮影戏。弦子腔以平利县为中心,并流传于安康市旬阳、岚皋、镇坪、白河等县及湖北部分地区。


弦子腔起初为民间说唱形式,用于皮影戏演唱,后经改造加工而搬上大舞台。弦子腔的音乐、声腔、调式、曲牌、打头和演唱古朴典雅且独具特色;而观众参与伴唱这一独有的互动性和平民化特色,是在其他剧种中不可多见的。弦子腔的板式由叫板、起板、板头曲、唱腔、过门、转板、落板构成。一般唱腔的倒数第二句大都是在游弦伴奏中念白,称“丟腔”。丟腔之后有帮腔喊唱,称为“吆号子”。吆号子分为“平腔号子”“哭腔号子”和“武嘹子”三种,这是弦子腔的另一个显著特征。弦子腔的号子嘹亮悦耳,烘托性强,显示出浓郁的乡野风情,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弦子腔的保存剧目现有800多个,代表性剧目有《沽酒》《拾玉镯》《两相喜》等。

平利弦子腔起源于民间,以戏剧传承的形式,从皮影小戏到大舞台,经历了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,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剧种,是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。

平利弦子腔现已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

 

· 项目名录
· 国家级名录
· 省级名录
· 市级名录
· 传承人概况
· 国家级传承人
· 省级传承人
· 市级传承人
版权所有:安康市群众艺术馆
办公地址: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
陕ICP备20220028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