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  >>  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名录   >>   曲艺   
旬阳曲子
点击次数:1043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6】

申报单位:旬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 

 

旬阳曲子与汉中、安康流行的“俗曲”同出一系。浪迹江湖的民间艺人根据演唱内容需要,用当地民间小调配套成形,加上伴奏乐器(三弦、月琴、扬琴、二胡、笛子、竹板、小碟、碰铃等),在茶馆、酒肆里演出,后演变成为具有故事情节词文的说唱艺术。这种形式清雅秀丽,颇受文人墨客和一些官绅名流的欢迎。文人雅士常在年节假日,三四人作合,弹三弦、打小碟、唱小曲,抒怀助兴。有别于伶优艺人,他们不叫“唱”曲子,而称“念”曲子,旬阳曲子由此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形式。20世纪60年代中期,经过搜集整理,旬阳剧团音乐工作者做出了大胆的尝试,演出旬阳折子戏《两块六》;另外,在业余文艺演出中,经常以“旬阳曲子坐唱”的形式,演唱新人新事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曲子演唱一直延续至今。


旬阳曲子的唱腔分“月背调”和“正弓调”两类。“月背调”又称“大调”,是曲牌连缀体,有曲牌七十多支。其唱段多以“月头”起唱,“月尾”结束,中间插有“背弓”“背尾”“慢诉”“紧诉”“三朵花”“银钮丝”“雪花飘”等。“正弓调”又称“小调”,是以一曲迭唱多段唱词来演唱叙事或抒情的小段。其曲调多用民歌中的小调,曲牌名称常以小调歌词的内容作标题。

旬阳曲子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,是秦巴山间、汉水流域民间小调、民俗文化的生动反映,对研究民间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旬阳曲子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

· 项目名录
· 国家级名录
· 省级名录
· 市级名录
· 传承人概况
· 国家级传承人
· 省级传承人
· 市级传承人
版权所有:安康市群众艺术馆
办公地址: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
陕ICP备20220028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