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  >>  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名录   >>   民间文学   
安康童谣
点击次数:1317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9】

 申报单位: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 

安康童谣主要分布在汉滨区乡村,是以口头传诵为流传方式,以韵文为表现手段,充满童趣的一种儿童歌谣。它是安康民间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过去教育方式单一的年代里,安康童谣曾是安康社会及其本埠家长教化儿童的重要手段,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“润物细无声”的独特教化作用,对研究安康经济发展、风土人情以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,在传承过程中不断丰富。


安康童谣可分为民间传统童谣、校园新童谣两类。内容涉及少儿生活的方方面面,或直白地描述市井百态,或俏皮地戏谑秃子、懒汉,既有传授生活知识的功能,亦有嬉戏游乐的功用。安康童谣内容浅显、文辞优美、结构简单、好学易懂。在表现形式上,安康童谣以通俗易懂的安康方言为主,讲求押韵,文句简洁,文风自由,或现编现唱,或经久流传。 在流传过程中往往因地域或传播者的变化而造成句式、结构、语言的相应变化。


安康童谣是一种深受少儿喜爱的安康民间文学珍宝,收集、整理、抢救并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,不仅可以丰富安康民间文化遗存,而且对民间传统童谣的传承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。比如在校园“灰色童谣”泛滥的今天,开展校园新童谣创编、演唱活动,用优秀安康童谣主动占领少儿思想教育活动阵地,对少儿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具有促进作用。

20世纪80年代以前,安康童谣仍广泛活跃于安康城乡,但因童谣属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形式,目前仅有部分文字记录传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众多民间传诵人的谢世,这一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学瑰宝随时有灭绝失传的危险。同时,由于现代传媒对传统教化手段的冲击,也使得安康童谣面临边缘化的局面。

安康童谣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

 

· 项目名录
· 国家级名录
· 省级名录
· 市级名录
· 传承人概况
· 国家级传承人
· 省级传承人
· 市级传承人
版权所有:安康市群众艺术馆
办公地址: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
陕ICP备2022002806号